关于一些古人称谓的回复
(资料图片)
1、针对有的网友提出能否今称“姬发”的问题。我个人认为呢。。。如果因为学习历史,强迫症地觉得称为姬发不合理,那么在历史学的学习研究中,建议大家可以按史家习惯称其为武王、武王发、周武王。而按周代宗法制度,即使周王室以周为氏,但也不会称为周发——因为彼时还没有以氏为姓的习惯,周这个氏并不会前置于其名。而类似姬发、嬴政这样的名字,在现代汉语和及今人的姓名习惯下,其实是可以相对成立的称法,不必急于刻板地否定。反而是周发、赵政并不成立,因为任何正统文献都不会有周发、赵政之说。至于在戏剧中模拟彼时场景时,文王喊武王就可以是发,其他人喊他恐怕是根据各自的身份称其份位,比如今天所谓的殿下、阁下之云。
2、针对有的网友提出能否称“苏妲己”“吕邑姜”的问题。周代礼法森严之后,在成文中记述女性时,为避免重称导致混乱,宗法制度会以其姓尾于名或号后,史家会参照这个称谓,这个习惯在后世实际是被废弃了。在那些女性活着的时候也并非这样的称呼,丈夫也未必会直呼其小名,更遑论下人只能称呼她们尊贵的身份,恐怕只有父兄会称呼其名。今天如果是学术研究范畴的称谓,尽可能还是使用遵循宗法的史书,称谓如邑姜、妲己。如果是影视作品中,那么还是要根据话语者的身份和语言环境来称呼其小名或贵族身份,如果以今人视角称其为邑姜或妲己也不无不可,尽量不要再加上其父氏好了,因为那样也不是今人的姓名习惯,其实就好复杂。那到了先秦以后,女性开始真正有了自己姓名,比如吕雉,就是姓吕名雉,而不会开历史倒车,称为雉姜或雉姬(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)。
3、小心求证分氏的问题。像封在夏虚那个虞仲的哥哥名叫周章,我们叫他姬周章是可以的,但他的氏不是曾祖氏周也不是弟弟氏虞,而其实是自氏的吴——且那时候也还没有以氏为姓,所以吴周章的说法也不易成立。在学术作品中称他为吴王(君)周章还比较合适,因为他占据的地不是封地,而是以蛮夷自居称王。
古时天下土地是有限的,贵族是封不尽的,分封氏事实上是无法滚雪球的,到末路就为止了。其后以分封氏为姓,或指事为姓成为统一前置习惯。习惯是重要的法源,而法是避免秩序混乱的制度。随着贵族分封制度的崩塌,姓、氏本来的区别渐渐隐去,作为今人的我们,在学习中知道有这个古代姓、氏的稽考就可以了,然后根据使用称谓的场景环境不同,可以斟酌自己使用对古人的称呼,相对合理就好。
关键词:
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