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实微治理 构筑大平安
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珊珊
平安,民之所盼,发展之基。
自2020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德安县围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,着力夯基础、强弱项、抓创新,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,平安建设水平持续提升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。
【资料图】
目前,该县连续12年荣获“九江市平安建设先进县”称号。
依托网格,下足管理绣花功
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,基层工作千头万绪。如何穿好针、引好线,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。
德安县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,全县297名网格员全部下沉到一线,对网格进行全方位巡查,发现隐患、及时排除,发现问题、及时处置,发现矛盾、及时调解,通过精细治理的“绣花功”,不断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的根基。
7月14日,网格员冯义巡查网格时,发现向阳山生态林场附近一路段人行道井盖损坏,在用一些树木枯枝先行对其进行填塞后,他立即通过综治管理平台上报,并上传了现场照片,半小时后,德安县市政管理部门就派人将井盖修复。
据了解,德安县把社会治安、物业管理、消防安全、城市管理、应急管理等各行业领域的资源和力量整合在社会治理“一张网”中,每个网格都配备了相应的网格员,他们变身“侦查员”“情报员”下沉一线,及时排查身边的风险隐患,及时上报和处置。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发挥好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枢纽作用,对收集的风险隐患、矛盾纠纷进行闭环管理、高效处置。
凝聚合力,画出共治同心圆
去年冬季,德安县城一小区楼道内,因天气持续干燥堆积的废品突然着火。这一幕被正在送外卖的何培臣发现,他急忙喊来周围居民一起灭火,大家协力以最快的速度、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火情,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在德安县,活跃着170余名由美团骑手组成的“志警”,他们在走街串巷送外卖的同时,变身流动网格员,做好安全巡逻、排查风险隐患、收集民情民意,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。
德安县综治中心副主任宋莉芬说,考虑到外卖骑手工作时间灵活、活动范围广,对本地地形熟悉,有着安全巡查员的天然优势,处置紧急事件效率更高,县委政法委积极寻求协作,对外发布“美团志警”招募信息,结果很快就得到了广泛响应。骑手何培臣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。据介绍,自成立以来,德安“美团志警”共处置火情、老人急救等突发事件10余起。
7月20日,记者看到,为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,该县在城区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,将平安志愿者协会、县义工联合会、青年志愿者协会、禁毒志愿者协会等8个社会组织集聚在一起,构建人员联合、治安联防、平安联创、矛盾联调、服务联办、项目联施的统一合作机制,实现社会治理资源一体化融合、最大化利用。
此外,德安县积极弘扬乡贤文化,车桥镇“白水人家”乡贤协会、塘山乡“塘山好人”乡贤协会等乡贤组织,成为基层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。
多元调解,力保矛盾不上交
7月20日,走进德安县河东乡综治中心,记者看到,大厅宽敞明亮,窗口秩序井然。近年来,通过规范化建设,该综治中心形成了“三室一窗口”的功能布局,不仅可以接待群众办事,还能提供心理咨询服务,甚至一站式调解矛盾纠纷。
2019年,彭某某租用了河东乡石桥村六组的土地用来经营废品收购站,后因土地被政府征用,租用合同被中止。双方因费用问题产生分歧,因时间久远,情况复杂,矛盾一直积压着。
今年2月,河东乡综治中心联合乡司法所、河东派出所等基层政法力量,组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队伍,通过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,深入分析情况,研究解决办法,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,最后,在县公安局经侦大队、县林业局等单位的协同配合下,一个长达4年的矛盾纠纷成功化解。
在农村,由于不少人进城务工,遇到矛盾纠纷时,仅仅依靠村干部,力量捉襟见肘。如何破解难题?德安县积极引导道德模范、乡贤、老党员、退伍军人等参与矛盾纠纷多元调解。
两年前,磨溪乡大力推进水系连通项目,因施工材料运输困难,需要从群众家中经过,对地面造成一定损毁,导致群众与施工方之间产生矛盾。后来,磨溪乡贤协会会长魏建忠出面协调,解释水系连通项目的重要性,劝导村民以大局为重,最终调解成功。两年多来,该乡贤协会先后化解矛盾纠纷17起。
关键词:
资讯